菜单

数据波动排查

1. 收益变动

(1) 收益的计算公式

总收益=人均收益*DAU

人均收益=人均展示次数*eCPM/1000

 

(2) 收益变动的三个可能因素:

①人均展示次数变化;

②eCPM变化;

③DAU变化

 

2. 人均展示次数变动

(1) 人均展示次数计算公式

人均展示次数=人均流量请求次数*流量填充率*展示率

人均展示次数=人均广告请求次数*广告填充率*展示率

(2) 建议参考报表:Taku后台-漏斗报表、Taku后台-综合报表

(3) 使用Taku后台-综合报表排查人均展示变动日期:

筛选应用、广告位、日期、应用版本等维度,观察人均展示发生变化的日期,结合产品更新变动、投放侧变动等因素,定位原因。

(4) 使用漏斗报表排查人均展示变动原因:

① 筛选应用、广告位、日期等维度,观察到达各个核心环节的用户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② 参考漏斗报表说明,评估广告展示的各个环节,综合产品本身逻辑调整。各种因素变动均有可能造成人均展示波动。

(5) 排查思路流程:参考(1)中计算公式,跳转相关因素变动排查板块,进行原因排查

人均展示次数计算公式:

人均展示次数=人均流量请求次数*流量填充率*展示率

人均展示次数=人均广告请求次数*广告填充率*展示率

 

3. 人均流量请求次数变动

应用自身向Taku SDK发起流量请求的数量,即一次load

排查思路 说明
是否调整了产品端 是否调整了广告展示频次;增加或减少了广告场景;对付费用户不展示广告等。
是否调整了投放端 是否由于用户质量波动,用户看广告的意愿的波动
Taku后台设置:是否打开或者关闭了自动请求广告,请求失败重试 若打开自动请求广告、或者请求失败重试,会使流量请求次数增加。
若关闭上述选项,则会减少。
建议有做预加载广告的开发者,可以不用打开自动请求广告选项。

 

4. 流量填充率变动

流量填充率:应用自身向Taku SDK发起流量请求的填充情况,即一次load success。

排查思路 说明
检查瀑布流配置 ● 是否设置兜底层--如果没有设置,建议设置兜底层或者无底价层。 ● 各广告源特别是兜底层是否填充率波动异常,如果异常,建议排查该广告源是否有问题。 方法: ①三方广告后台:查看应用、广告源的状态。 ②Taku后台:高级功能-日志分析,分析不同广告源的报错原因和失败占比。对应查找错误原因。 ● 解决方案建议: ①根据三方广告后台应用和代码位的异常情况对应处理三方后台应用和代码位状态。 ②根据Taku后台日志分析,广告源的报错原因对应解决。 ③流量填充率较低或变低:开启请求失败重试,增加低价格或者兜底广告源。

 

5. 展示率变动

排查思路 说明
排查影响展示的相关策略
如:是否修改调整展示策略或者超时策略
● 是否有设置或调整客户端超时,如原来5秒改为3秒。--需要确认客户端超时策略和Taku后台聚合管理-高级设置的超时策略是否符合。
● 是否增加或减少了预加载设置等。 ● 是否网络差或者断网用户增加了,影响了广告展示。
● 对应上述可能,解决方案:

①调整客户端超时,注意广告位的填充时间和广告源的填充时间,以及客户端超时时间。可以修改Taku后台聚合管理-高级设置-瀑布流填充等待时间,延长或缩短等待时间。
②如果增加了预加载策略,展示率预计会相比没有设置预加载的时候变低。这是因为预加载会为了保证用户的广告展示机会,进行提前加载,加载回来的广告可能实际没有发生展示。因此增加了预加载以后,展示率变为40-60%,是合理的数据情况。由于可以提升用户展示机会,因此对收益影响是正向的。
③弱网或者断网用户增加,以及低端设备用户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无法加载广告而影响整体用户的展示率。建议是调整买量用户群体,对于这类用户增加过多的应用,也可以增加提前预加载广告的策略。

 

6. 人均广告请求次数变动

排查思路 说明
应用流量请求变动情况 如是,则排查流量请求波动原因--参考上面步骤
是否调整/增删了广告位/广告源 是否打开(新建)或关闭(删除)广告位或广告源,如果调整了,会影响相关数据

 

7. 广告填充率变动

三方填充率:TakuSDK向三方平台发起广告请求的填充情况。

排查思路 说明
是否修改了广告源的底价 如新增或提高底价,填充率会下降;如去掉或降低底价,填充率会上升
是否由于三方平台的波动 三方平台广告资源的波动,国家分布的波动等等。例如电商节附近,三方广告平台的预算会上涨。而每年初,则会因为平台预算更新,eCPM下跌。
是否由于流量质量的波动 投放端调整策略,用户质量有所波动;或有线下用户进入,线下量占比大
是否被三方平台限制 是否账号、应用、广告位被三方限制/限流

 

8. eCPM变动

注:可以参考后台--综合报表,区分广告平台,观察eCPM变动的趋势。

先定位是每个平台的eCPM变动,还是整体每个平台都有eCPM下跌,再结合下表进行分析。

排查思路 说明
是否调整了三方平台底价 是否开发者运营提高或调低三方平台底价
是否整体展示量波动异常 如是,在整体展示量级剧增或猛降的情况下,eCPM会产生较大波动,是合理现象
是否某层展示量波动异常 如是,则eCPM受到该层展示波动的影响,属于正常现象
是否调整投放端 用户质量的波动。新用户增加时,整体eCPM会更高。
是否特殊时期 周末、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引起价格波动
是否三方平台波动

三方平台的广告资源和预算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例如:每个Q的开始,每个月的开始,预算可能大幅上涨或者下跌。

如何确认:1、参考同产品去年同期的数据变动趋势是否同样上涨下跌。(注意是观察趋势是否上涨下跌,eCPM数值由于市场原因不可能完全一致)

2、分广告平台看eCPM变动趋势,沟通平台AM,确认预算情况。

是否被三方平台限制 是否账号、应用、广告位被三方限制/限流

 

9. DAU变动

用户变少了,如:买量用户减少,自然量减少,老用户减少等。

最近修改: 2025-05-30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