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名词入门
名词 | 含义 |
---|---|
应用 | 开发者在Taku后台创建的应用,对应开发者需要广告变现的APP。>>了解更多 |
广告位 | 开发者在Taku后台创建的广告位,SDK通过广告位ID请求广告策略和加载广告。>>了解更多 |
广告场景 | 广告场景是指在一个广告位下创建多个广告场景,可以有效区分同一广告位下不同广告场景下的展示、点击数据。适用于应用内有多个广告场景同时需要区分展示数据的产品。>>更多 |
广告平台 | 指Taku聚合的第三方广告平台,如:穿山甲、优量汇、百度、快手等。>>Taku已聚合的广告平台 |
广告源 | 对应开发者在第三方广告平台创建的广告位。>>更多 |
流量分组 | Taku提供多个维度对用户进行分组,不同的流量分组可以配置不同的Waterfall,以实现精细化流量变现。 目前Taku支持的流量分组维度具体如下:城市,日期,星期,小时,冷启动请求,网络类型,应用版本名,应用版本号,SDK版本,系统版本,设备ID,设备类型,设备品牌,安装时间,渠道,子渠道,IDFA状态,安装来源,用户编号,SDK预置策略和自定义规则。 >>更多 |
渠道 | 开发者可将渠道字段传至Taku,用于区分用户不同来源渠道的数据。>>如何通过自定义规则传渠道字段? |
广告类型 | 开发者在Taku创建的广告位对应的广告样式,包括开屏、原生、激励视频、插屏、横幅等。>>Taku广告样式对应关系 |
系统平台 | Android 或 iOS。 |
SDK 版本 | Taku SDK版本号。>>Taku SDK下载地址 |
应用版本 | 开发者定义的应用版本名称。 |
竞价类型 | 头部竞价广告源或非头部竞价(设置底价)广告源。>>头部竞价说明 |
IDFA 状态 | iOS用户授权是否可获取IDFA,具体规则可查看Apple 的规则指南。>>Apple规则指南 |
子账号 | Taku支持添加和管理子账号,可以从应用权限、页面功能权限等方面管理子账号功能。>>了解更多 |
报表时区 | 注册时选择账号币种=人民币,开发者后台默认时区为UTC+8;注册时选择账号币种=美元,开发者后台默认时区为UCT 0。 支持调整为UTC+8(北京时间)、UTC 0(格林威治标准时间)、UTC-8(太平洋标准时间) 修改路径:账号管理→基础信息→报表时区 |
币种 | 开发者后台的货币单位,支持人民币或美元,在创建Taku账号时选定。若后续需要更换账号币种,如人民币更换成美元,请联系Taku对接人。 |
2. 基础数据指标入门
2.1 Taku的数据指标来源
数据类型 | 数据来源 |
---|---|
三方API | 数据指标来源于三方广告平台API。 前提:需要在Taku后台【广告平台】模块中开启对应广告平台的报表API授权才能看到数据。 Taku后台收益以及带有API后缀的数据指标均属于三方API数据。 |
Taku统计 | 数据指标来源于Taku埋点。 前提:对接好Taku的SDK才能看到数据。 Taku后台除收益外所有没有API后缀的数据指标均属于Taku统计数据。 |
Tips:三方API数据较Taku数据准确性更好,建议查看时优先使用三方API数据。但部分广告平台的API数据返回较慢或者不支持查看某些指标,此时可以用Taku数据来辅助分析。
2.2 不同的数据指标更新时间说明
(1) DAU、新增用户、留存率:每2小时更新。
(2) 除了DAU、新增用户、留存率以外的其他Taku SDK统计数据:每5分钟更新。
(3) 广告平台的报表API数据(我们会在5个时间段拉取前一天的广告平台数据):3:30,10:50,14:30,16:30,21:00
2.3 基础数据指标解释
Tips:Taku后台在各个数据报表界面,将鼠标悬放在数据指标上面均可显示该指标的解释
数据指标 | 含义 |
---|---|
DAU | 日活跃用户(Daily Active User),即每日初始化Taku SDK的设备用户数。DAU仅支持应用维度。 |
DEU | 每天展示(曝光)过广告的设备用户数。 注意:DEU支持应用、广告位、广告类型3种维度,不同筛选条件下,DEU的数据会有所变化。 |
渗透率 | 每天展示(曝光)过广告的设备用户数占日活跃用户的比例。 计算公式:DEU/DAU*100% |
展示率 | Taku统计的广告曝光次数占广告填充的比例。若没有勾选广告源维度,计算公式:广告展示/流量填充数;若勾选了广告源维度,计算公式:广告展示/广告源填充数 计算公式:展示/填充数*100%。 |
收益API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实际收益。 |
预估收益 | 根据Taku SDK统计的展示数和eCPM价格进行预估的收益。计算公式: ①常规广告源:人工填写的eCPM价格*Taku统计的展示/1000 ②竞价广告源:实时的广告展示价格。>>头部竞价说明 |
ARPDAU | 每个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简称ARPDAU)。 计算公式:收益/DAU |
预估ARPDAU | 预估人均收益。计算公式:预估收益/DAU |
eCPM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实际收益和Taku统计的展示计算出eCPM。 计算公式:(收益/Taku统计的展示)*1000。 注:eCPM延迟1天提供。 |
eCPM API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实际收益和展示API计算出eCPM API。 计算公式:(收益/展示API)*1000。注:eCPM API延迟1天提供。 |
预估eCPM | 根据预估收益和Taku统计的展示计算出预估eCPM 计算公式:(预估收益/Taku统计的展示)*1000。 注: ①预估 eCPM当天提供; ②常规广告源基于手动填写的eCPM价格计算,竞价广告源基于实时竞价价格计算; |
展示 | Taku统计的三方广告平台展示回调数,当实际收到三方广告平台展示回调时才会统计。 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样,Taku统计的展示与广告平台统计的展示(展示API)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
展示API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广告曝光次数。 注:由于统计口径、网络丢包等因素,Taku统计的展示与广告平台统计的展示(展示API)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
展示Gap | Taku统计展示与广告平台统计展示的差异。计算公式:(展示-展示API)/展示API。注意: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样,Taku统计的展示与广告平台统计的展示(展示API)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当展示Gap超过15%时,可以联系Taku的AM一起排查一下原因。 |
流量请求 | 应用(客户端)向Taku SDK发起的请求(Load)次数。一次流量请求可能触发多次广告源请求。 |
流量填充率 | 应用(客户端)向Taku SDK发起请求(Load)后,广告返回成功的占比。 计算公式:流量请求返回成功数(流量填充数)/流量请求*100%。 |
广告源请求 | 单个广告源向广告平台发送请求的次数。注意:一次流量请求可能会对应多次广告源请求。当应用(客户端)向Taku发起请求时,Taku按照瀑布流广告源排序依次向各广告源发起请求,当高优先级的广告源没有填充、或者短超时(8s)内还没有广告返回,则会往下请求低优先级的广告源,此时一次流量请求会对应多次广告源请求。 |
广告源填充率 | Taku向各广告平台(广告源)发起请求后,广告返回成功的占比。 计算公式:广告源请求返回成功数(广告源填充数)/广告源请求*100% |
请求API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广告源请求数。 注意:部分广告平台不提供此数据。 |
询价 | 头部竞价(Header Bidding)广告源发起的询价次数。>>头部竞价说明 |
询价响应eCPM | 头部竞价广告源在询价响应时广告平台返回的平均eCPM。>>头部竞价说明 |
询价响应率 | 头部竞价(Header Bidding)广告源询价响应率。 计算公式:询价响应次数/询价次数*100%。 >>头部竞价说明 |
展示/DAU | 日活跃用户人均展示次数。 |
展示/DEU | 展示(曝光)过广告的设备用户的人均展示次数。 计算公式:Taku统计的广告曝光数/DEU |
点击 | Taku统计的广告点击数。部分平台不提供点击回调(如华为的激励视频),导致Taku无法统计到用户的点击行为。 |
点击API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广告点击数。 |
点击Gap | Taku统计的点击与广告平台统计点击的差异。 计算公式:(点击-点击API)/点击API |
点击率 | Taku统计的广告点击数占Taku统计的广告曝光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点击/展示*100% |
点击率API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广告点击率。计算公式:点击API/展示API*100%。 |
填充率API | Taku通过报表API向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广告源填充率。 注意:部分广告平台不提供此数据。 |
LTV | LTV(life time value)生命周期总价值,在获得新用户后的一段时间内,平均每一位用户的收益价值。 注意:留存价值报表中显示的是平均每个新增用户产生的累计广告收益。 |
Taku统计的LTV | 采用广告源人工填写的eCPM排序价格进行计算的预估LTV,可显示当天的数据。 注意:人工填写的eCPM价格尽量接近实际的eCPM,则可以相对准确的预估当天的LTV数据表现。 |
API统计的LTV | 通过三方平台API接口拉取的LTV数据 |
LTV n | 新用户在第n天内产生的人均收益价值 |
新用户 | 近60天内首次初始化Taku SDK的设备用户数。 |
老用户 | 近60天内非首次初始化Taku SDK的设备用户数。 |
新增用户 | 近60天内首次初始化Taku SDK的设备用户数。 |
留存 | 用户留存情况。用户在某段时间内开始使用应用产生网络请求,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在该应用中产生网络请求的用户。 计算公式:(某一天的新增用户在第N天继续打开应用的用户/某一天的新增用户)*100%。 |
留存 n | 某天后第n天的留存用户占该天新增用户的比例 |
会话次数 | 每次启动应用到关闭应用,包括冷启动和热启动,均会被记作一次会话数。 |
展示/会话次数 | 平均每次会话展示的广告次数,计算公式:展示/会话次数。 |
人均会话次数 | 用户一天内的平均会话次数,计算公式:会话次数/会话设备数,会话设备数与DAU因统计口径问题会有一点差异 |
人均使用时长 | 平均每个用户一天内使用该应用的时长。计算公式:全部用户的日使用时长/DAU。 |
单次使用时长 | 平均每个用户每次会话的时长。计算公式:全部用户的日使用时长/总启动次数。 |
启动次数 | 应用启动且在前端界面显示时,统计为一次应用启动。应用在后台初始化将不计算为应用启动。Taku SDK v5.9.90及以上版本支持,可筛选SDK版本查看准确漏斗数据。 |
到达广告场景 | 用户到达广告场景的次数,App需要调用entryAdScenario方法才可统计。 |
广告Ready率 | 用户到达广告场景时,广告已经ready的占比 |
查询isReady | 调用Taku isReady接口的次数。注意:isAdReady接口,判断当前是否存在可展示的广告。(安卓的原生和横幅广告不支持isReady判断;双端Taku 5.7.6版本开始支持开屏的isReady判断) |
isReady成功率 | Taku isReady接口返回为true的次数占调用Taku isReady接口的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Taku isReady接口返回为true的次数/调用Taku isReady接口的次数*100% |
新用户占比 | 近60天内首次初始化Taku SDK的设备用户数占日活跃用户的比例。 计算公式:新用户/DAU*100% |
次日留存 | 在获得新用户的2天后,仍产生网络请求的用户比例。 |
eCPC | 从广告平台拉取到的实际API收益/聚合平台(Taku)统计点击次数*1000 |
eCPC API | 媒体收益/媒体侧点击次数*1000 |
展示频次 | 当天活跃用户中,在该广告位观看过N次广告的设备用户比例。计算公式:(观看过N次广告的设备用户/DAU)*100%。 |